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大学子的青春答卷:为社会福,为邦家光

中大学工 中大学工 2019-05-28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

从新疆到香港

几乎斜跨了整个祖国的版图

只为同一个梦想

终在美丽的康乐园邂逅

 

他们即将去往四面八方

投身支教或前往军营

继续求学或扎根基层

每一个抉择

都慎重而笃定

只为一场无悔的青春

只为一番璀璨的年华


请跟随学工君一起

揭秘中大优秀毕业生的“青春抉择”

1

张雨新:携笔从戎,无悔青春


张雨新,历史学系2014级本科生,毕业前应征入伍。


“少年热血洒疆场,好男儿志在四方。”人们印象中的军营是神圣且庄严的,所以入伍对青年一代来说也是慎重且严肃的选择。应征入伍是对军人情结召唤的回应;也是对自我淬炼的渴望。张雨新说:“服兵役一来是每个人的义务,二来可以锻炼个人意志和增强体魄。此外,自己对军人生活也有些好奇,正当年轻,就希望能够体验一下。”


军队就像是一块烙铁,能够抚平一个人身上不规整的棱角,能极大程度地保留每个人的热血与激情。谈及军队能给自己带来的历练,张雨新说:“军队生活能够磨练个人的坚强意志,使人养成良好、自律、高效的生活习惯。”提及高效,我也询问了雨新学长对于大学生的通病“拖延症”的看法。他认为克服拖延症其实是对自我控制力的考验,学会约束自己,不仅是大学生,更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改善拖延症,一是要形成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再者也可以依靠外力或者集体的力量。


回首大学四年,在中大历史学系的学习给张雨新后续的人生航行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和滋养。“学习历史,使我了解到了很多的古代和现代战争,以及诸多优秀军事将领的故事。他们的优秀品质、军事素质让我感到敬佩,这也是激励我后续学习和选择的不竭动力。”张雨新在采访时说道。


“国家对服役士兵,特别是大学生有很多优待政策;对于退伍士兵也有相应的优待:在就业和考研方面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所以张雨新也鼓励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携笔从戎,矢志军营。在采访的最后,他也给未来想要应征入伍的师弟师妹分享了以下经验和建议:首先要时常注意锻炼身体,保护视力等,让自己保持健康,以符合体检要求。其次要时常关注国家征兵政策与征兵条件,做好报名准备工作。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好吃苦耐劳的精神准备。


将来会有很多的变化,活在当下,无悔青春就是最好的选择。

——张雨新


2

李沣:学成文武艺,货与百姓家


李沣,法学硕士,在中大毕业后定向选调到广西自治区检察院。

 

海子说:“当众人齐聚河畔,我定会返回空无一人的山峦。”当一众毕业生集体扎堆喧嚣繁华的北上广时,中大法学硕士李沣毅然选择背上自己的行囊,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将自己的理想淌进国家命运的长河。中大人常提起“家国情怀”,问及李沣师姐为何选择扎根广西,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因为我本身是广西人,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够回到家乡,为家乡的法治建设与发展贡献出绵薄之力。”


很多毕业生对道阻且艰的选调之路充满了未知的疑虑,李沣师姐解释说道:“广西定向选调生很受区委组织部的重视,就法学专业来说,通常分配到与专业对口的司法机关,或者自治区高院和自治区检察院。所以我认为定向选调生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她鼓励有意参加选调生选拔的同学能够坚定自我的选择,还给大家打气说:“不用紧张,好好准备。相信自己的能力,最终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回忆参加定向选调选拔的情景,李沣说当时自己对选调生遴选机制也不太熟悉,所以非常感谢组织部领导和师兄师姐的答疑解惑帮她渡过了这个难关。


回首自己的研究生阶段,她谈到给她带来精神滋养的地方,说:“中大悠久的学术传统一直以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为理念,其自主与包容的校园氛围也让我始终坚定初心。中山先生告诫我们,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作为中大学子,我也始终铭记母校给我们的寄语: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


 关于未来,李沣最后说道:“从小我就很敬佩和向往检察官这份神圣的工作,这次很荣幸能够选调到广西自治区检察院。作为‘萌新’,既期待又忐忑,未来需要多向前辈们学习,通过踏实工作填补阅历的不足,把所学知识变为工作的实际能力。”


    在此衷心祝愿每个毕业生都能在自己向往的工作上有一番作为,也希望他们能够真正做到“学成文武艺,货与百姓家。”


3

欧阳方竹:直挂云帆济沧海


欧阳方竹,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在中大毕业后选调至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

 

在谈到自己获得这么多优秀成绩的影响因素时,欧阳师姐认为,首先人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知道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其次,人要有明确的目标,以这个目标严格要求自己,有目标的人才能一直前行。当然,欧阳师姐也不忘记提醒我们拥有乐观向上态度的重要性,相信自己的能力是支持她一直努力克服困难的重要因素。


谈到中大以及中大的老师,欧阳师姐颇为感激。师姐认为,在学校方面,中大提供的资源很多,实验条件和文献资源都是非常充足的,给有理想有想法的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同时,中大的老师,尤其是她的导师邝栋明教授,博学多才、循循善诱,是她科研道路的领路人。而中大的老师们在生活上也对学生很关心,这也让师姐能顺利地完成5年研究生的工作,获得不错的学术成果。

师姐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希望师弟师妹们一定要沉得住气,静下心来,确定属于自己的一个3-5年的目标,合理规划时间,逐步实现每个阶段的小目标,最后“直挂云帆济沧海”,不负中大的培育。


4

黄惠香:脚踏实地,真诚以待


黄惠香,广东东莞人,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英语专业,现任国际翻译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第20届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即将前往西藏昌都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工作。

 

当被问及选择去支教的原因,惠香师姐如是说道,一方面,对于从小便享受国家优质教育资源的她来说,去支教是她对国家,对社会的回报。她深知,东西部的教育质量,教育资源相差甚大。虽然个人的力量很微薄,但她依然想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山区孩子们带去知识和温暖,为西部教育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另一方面,惠香师姐一直觉得帮助他人其实是一个互惠的过程。在助人的过程中,她会获得成就感,喜悦感,在得到对方感谢后,幸福感更是会倍增。支教其实也是一个互惠的过程。有时她甚至会想,一年之后获益更多,成长更多的会不会反而是自己。每每想到这里,便更加感恩和庆幸自己能获得如此宝贵的机会,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支教服务过程中要踏实尽力做好每件事的一颗心。


临行之前,惠香师姐已经制定好了支教计划。首先,支教首要并重要的便是做好教学工作。在开展教学之前,可以通过跟当地老师请教来了解学生的学情特点,学习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网上资源来学习和设计有趣的课堂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分数以外,也应关注每位同学的个人发展,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正确的指导,引领他们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之余,他们也要辅助学校做好行政工作,同时,也要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除了继续传承支教团已有的公益活动,他们也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拓创新新的活动来帮助更多的人,发挥支教团的作用,扩大他们的影响力,从而汇聚更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力量。


脚踏实地,真诚以待,是惠香师姐给即将启程的自己的赠言。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事物。付出,收获,成长,她期待并憧憬着,与一年后的自己相遇。


5

希尔艾力:悬壶济世医苍生



希尔艾力,一位阳光帅气的维吾尔族师兄,就读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推免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外科学硕博连读,将于今年7月份本科毕业前往阜外医院。

   

临近毕业,希尔艾力师兄对学校的不舍之情溢于言表。采访一开始,师兄首先感谢了这五年来学校以及每一位老师对他的悉心培养和照顾,是这些引路人为他开启了一扇学医的大门。


在去年研究生推荐免试过程中,经过一番的思考与挣扎,师兄最终作出了升学至外校的决定。他表示,自己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有以下的几个原因:首先,众所周知,对于临床医学的研究生有专业型和学术型之分。而在培养上,相对而言北方的学校比较侧重于临床型,而南方则较侧重于科研型,其中科研型培养周期会较长。他说他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成为一名临床医生,能够早日为患者尽可能地解除病疼。


医者父母心,作为一名“准医生”,希尔艾力师兄表示将会牢记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祝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不辜负母校中山大学的培养。


6

张雨新:携笔从戎,无悔青春


梁静仪,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中文系2014级本科生,已被北京大学录取。


高中毕业后,静仪师姐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香港本地的大学学位,来到了中山大学。当时身边有很多朋友不解,但是她从未后悔过,因为她认为祖国内地的文学专业要比香港的更具实力,于是她来到了这里。静仪师姐说:“没想到,这个决定对我人生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在中大读书的四年间,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见识了祖国内地的高速发展生活,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中大聚集了许多精英学子,他们每一个都是各省各市的优秀学生。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的眼界一下子被打开”。


除此之外,在中大生活的几年间,她通过在内地的观察和认识,对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方向有了新的理解。她说,从前,她的眼光只局限在香港这座城市,一心想要毕业后回港就业生活。然而现在,她打算毕业后继续留在内地读研。正是这个决定,让她选择报考了内地大学,也十分荣幸被北京大学中文系所录取。静仪师姐留恋地说:“中大对我来说是一个温馨的家园,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桥梁。我在这里收获,在这里寻找,也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因为中大,我适应了祖国内地的生活,因为中大,我爱上了广州这座城市我相信,研究生毕业后我可能还是想回来广州,在这边找工作,继续新的生活。”


这些师兄师姐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却都活得耀眼而灿烂。他们就像一颗颗火种,带着母校的希冀与祝福,散落扎根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为社会福,为邦家光”,中山先生的殷殷嘱托穿越百年时光,仍掷地有声,作为千千万万中大学子的缩影, 他们用行动为这句话做了最美的注脚。

 推荐阅读 


毕业照在康乐园的前世今生——中山大学毕业照特辑


快来pick中大这些学霸宿舍



--- 中大学工 ---

采写:战伟龙、马姣姣、胡树祥、徐越

组稿:战伟龙

图片:来自于受访者

编稿:林娟

校稿:许嘉茵

审稿:周昀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


为优秀毕业生点赞,祝毕业生们前程似锦↓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